生命科学 Y染色体上的DNA重复会缩短雄性果蝇寿命 据外媒报道,男性的寿命可能会比女性短,因为随着男性变老,Y染色体的重复部分会产生毒性效应。这些新发现发表在了今天(当地时间2021年4月22日)的《PLOS Genetics》。在人类和其他具有XY性染色体的物种中,女性的寿命通常 09-29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生命科学 基因突变让孕妇心“伤” 有这样一些基因突变,它们能让年轻健康的女性更容易患上围产期心肌病(PPCM)。这是一种罕见的疾病,特征是患者从妊娠最后一个月到产后五个月的某个时候心肌无力,出现严重的心力衰竭,并常常会终身心力衰竭甚至死亡。4月20 09-29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生命科学 人猴混合胚胎首次培育成功 中美科研团队在最新一期《细胞》杂志撰文称,他们制造出首个由人类细胞和猴子细胞共同组成的胚胎,这些嵌合体有助科学家进一步在其它物种(如猪)体内培育出人体组织,但最新研究也引发了一些伦理争议。 2017年,科学家 09-27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生命科学 世界首个人—猴嵌合体胚胎诞生 4月15日,中外科学家团队在《细胞》上发表论文,宣布构建了世界上首个人—猴嵌合体胚胎,也就是同时具有人源细胞和猴源细胞的胚胎。 “嵌合体”的英文是Chimera(奇美拉),原指希腊神话中一种狮头、羊身、蛇尾的怪物。 09-24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生命科学 科学家研制出非天然辅酶合成酶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赵宗保团队在非天然辅酶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研制出烟酰胺胞嘧啶二核苷酸(NCD)合成酶和NCD自给型微生物细胞,并成功用于构建高选择性物质代谢途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 09-22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生命科学 揭示达尔文"讨厌之谜"的遗传线索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植物和动物传粉者之间强大的共同进化关系是现存27.5万种开花植物中高物种化率的潜在驱动力。大黄蜂、蜂鸟、天蛾和蝙蝠等传粉者之间的转变,往往与植物标本化事件同时发生。这些授粉者 "公会 09-18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生命科学 生物传感器打开观察植物内部运作新视角 日前,德国拜罗伊特大学和图宾根马克斯·普朗克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型传感器,可以实时显示植物细胞中生长素的空间分布,并可快速检测环境变化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这种传感器为研究人员打开了观察植物内 09-18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生命科学 是发明创造的能力让我们成为人类吗? 我们都很熟悉伊索寓言《乌鸦与水罐》,里面那只口渴的乌鸦很幸运地找到了一个还有一半水的罐子,但尽管做了一切尝试,它总是无法将嘴伸入狭窄的罐口。一番思索之后,这只乌鸦想到了一个主意。它叼起附近的石子,一个接一个 09-16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生命科学 基因编辑技术CRISPR有了升级版 《细胞》杂志9日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表示,美国怀特黑德研究所乔纳森·魏斯曼等人设计了一种名为CRISPRoff的新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在不改变DNA序列的情况下使某些基因“沉默”,从而以高特异性控制基因表达。这种“升级 09-15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生命科学 细菌“自导导弹”或将开辟新抗生素疗法 据外媒报道,由于细菌在争夺着资源和空间,微生物战争在我们周围、体表和体内不断地肆虐。在这个过程中,它们已经开发出了一些精巧的武器如tailocins,它对敌人的作用有点像“自导导弹”。现在,研究人员已经研究了tailoci 09-15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生命科学 马里亚纳海沟的10种奇怪生物 马里亚纳海沟是地球上极为壮观的地质特征,与之相比,珠穆朗玛峰都显得平平无奇。然而,与珠穆朗玛峰不同的是,马里亚纳海沟几乎是看不见的,它是地壳上一道巨大的水下裂缝,长度是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的5倍多,深度更是令人难 09-14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生命科学 科学家创制内生真菌—大麦共生体新种质 利用内生真菌进行种质创新,目前只有部分草坪草以及少数牧草获得成功。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教授南志标团队首次将禾草内生真菌接种至栽培作物体内,获得了能稳定遗传的内生真菌—大麦共生体 09-07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生命科学 干细胞研究阐明压力如何影响毛发生长 据英国《自然》杂志近日发表的一项干细胞研究,美国哈佛大学等机构研究团队揭示了激素会通过调控毛囊干细胞的方式抑制毛发生长,首次阐明了小鼠身上这一现象的背后机制,并提出了逆转该现象的可能方法。 毛囊的生 09-01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生命科学 研究发现饥饿的绿藻更喜欢吃活细菌 据外媒报道,一项指出绿藻可能广泛的吞噬作用的新研究暗示在环境微生物学中的改进方法学。新研究表明,绿藻吃掉细菌的能力可能比之前认为的更加广泛,这一发现可能对环境和气候科学至关重要。 这项由美国自然历史 08-24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生命科学 人脑较类人猿大脑更大首获解释 人脑中神经元的数量是黑猩猩和大猩猩大脑的三倍!人脑为何大于其他类人猿的大脑呢?英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细胞》杂志撰文称首次发现了人类大脑变得更大的原因——一个关键的分子开关ZEB2或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 08-21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生命科学 科学家发现减轻贫血症新途径 研究人员发现,免疫信号转导分子白介素—22(IL-22)可以抑制红细胞的产生,进而使小鼠患上贫血症。3月23日,《自然—免疫学》发表的该研究结果或为人类患者的应激诱导贫血症提供治疗思路。 暴露于环境中的辐射、农药 08-19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生命科学 细胞可能会用"手指"来传达关闭伤口的指令 奈良科学与技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了解到一种未被重视的细胞结构的已知功能,并有可能应用于伤口闭合和癌症治疗。如果你发现只用一根手指就能治病,那会怎样?这听起来像科幻小说,让人想起1982年的电影《E.T.》,但事实上,身 08-19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生命科学 免疫信号转导分子能抑制红细胞产生 英国《自然·免疫学》杂志23日发表的一项医学研究显示,免疫信号转导分子——白介素-22(IL-22),被证明可以抑制红细胞的产生从而使小鼠患上贫血症,这是首次发现免疫信号转导分子可抑制红细胞的产生,该研究结果或为人类患 08-19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生命科学 细胞可能会用"手指"来传达关闭伤口的指令 奈良科学与技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了解到一种未被重视的细胞结构的已知功能,并有可能应用于伤口闭合和癌症治疗。如果你发现只用一根手指就能治病,那会怎样?这听起来像科幻小说,让人想起1982年的电影《E.T.》,但事实上,身 08-16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生命科学 白蘑菇提取物能够抑制小鼠前列腺癌的发展 据外媒报道,科学家们继续寻找越来越强大的药物来对付癌细胞和抑制肿瘤生长,而大自然也在继续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来源。最新的例子来自白蘑菇(white button mushrooms),一组研究人员发现,白蘑菇可以抑制小鼠模型中 08-13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